外贸这个方向,从7月中旬正式投入精力开始,截止现在,还算是有一些效果的。
7月份成交了三个样品单:德国,荷兰,土耳其。
今天是8月份的第一天,成交一个挪威的样品单。
做一个阶段性复盘吧。
我没有选择阿里国际站或者类似的平台,本身选择外贸这个方向,就是为了对冲一下亚马逊这边的风险,想把客户抓在自己手中。
虽然说平台也可以和客户加到联系方式,但是入驻费实在太贵,据我之前了解,阿里国际站已经45800了,但是看网评,流量也不见的好很多。
没有平台,那就只能自开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不过网上外贸这块的分享其实挺多的,认真梳理一遍,也还是能整理出自己的一套SOP的。
关于客户开发,我只能说一句。
客户在哪里,你就去哪里。
去不断的测试哪个渠道来的流量最好,然后在那个渠道多投入精力就好了。
其次就是坚持。
客户不回复,报完价消失,这都是正常现象。
要给自己不断打气,多联系一个客户,就多一个成交的机会。
尽可能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专业度,包括你对产品深刻的理解,这样客户才能对你放心。
原本就是不同国度的陌生人,要通过线上聊天达成合作,让对方从口袋里掏钱,这件事很难。
之前做亚马逊,其实对于国际运输这块的接触面很小,尝试外贸之后,国际运输这块需要了解的知识太多了。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清关需求。
客户是否需要税金单?
客户有没有能力清关?
双清包税的价格;
自税的价格;
…
也可能是前期的原因,每次新开发一个国家的客户,都需要去联系货代要价格。
配合的供应链太重要。
否则就好像你在前方冲锋,后方粮草却不足。
你答应了客户预定日期交样品,结果工厂拉跨,配件都没备齐;
你答应了客户样品绝对完美,结果工厂出来的样品实在不尽人意;
外贸公司和工厂,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怎样的合作模式双方都能接受?
微信沟通还是电话沟通更有效?
相互理解,磨合,把事情给做好。
嗯,就是这些。
Fighting。
Copyright ❤ N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