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 Folks.

失去的三百年笔记整理

|Oct 12, 2025

次阅读
  1. 1759年,东印度公司培养的第一个由英国人担任的中文翻译洪任辉北上告状。

  2. 1684年,清朝收复台湾,开放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个海关,不过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行政原因,最终形成了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

  3. 外国商人不能自由买卖商品,因此出现了十三行作为保商,负责缴纳税款,畸形政策导致十三行大量破产。

  4. 东西方发展的分水岭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影响最大的是蒙古帝国对于东西方不同的刺激。

    对于西方:打开了西方国家的视野,提升了欧洲人的商业精神,越来越有好奇心和进取精神,同时也扩展了穆斯林的地盘。

    对于东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入侵让内陆人变的排外,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到混乱的五代,以及随后的女真灭北宋,元灭南宋,之后的明朝自诩是汉民族政权的持续,所以元朝的一切都要反对,比如带有商业色彩的元朝经济,明朝对海洋的防范也是因为方国珍的海洋力量是灭亡元朝的主要因素,因此建立了以排外和稳定为基石的政治模式,压制人们的好奇心和新思想。

  5. 明朝海禁政策造成了中国造船业的衰落,只能造前往东南亚的小船,造成了中国造船业在大航海来临之前突然衰落,同时对海外华人领袖的屠杀,导致东南沿海地区民间经济的进一步衰落。

  6. 如果朱纨不死,在他的严格执法下,明朝的外贸将荡然无存。

  7. 公元1567年,隆庆开关。

  8. 公元1582年,葡萄牙,西班牙合并。

  9. 明末的传教士利玛窦,先展示知识上的优势,让中国人先理解知识的强大,再心甘情愿的归附,科学传教,引发了中国的第二次大翻译运动,但并没有被运用起来。

  10. 如果郑芝龙能够进一步成长为巨头,中国将出现第一个与西方接轨的地方政权,然而郑芝龙并没有背叛明朝,即使到了南明时期,郑芝龙也做了错误的决定,导致隆武皇帝被俘死亡,自己也被俘死亡,一代枭雄死的窝囊。

  11. 顺治皇帝与传教士汤若望,康熙皇帝与传教士南怀仁,在康熙皇帝时期,中国进入了”欧洲热”时代,皇帝善于发现西方科学的价值,也善于利用传教士来为帝国服务,例如在天文学,造炮,水利等方面。

  12. 《尼布楚条约》以及对准噶尔的军事攻击,收复了大半个中国领土(西藏,新疆,青海以及内蒙古的西部)。

  13. 在与传教士的关系上,明末的西学运动是来自社会知识阶层的自救运动,而在清朝,真正利用传教士技术的只有康熙皇帝一人,原因在于明朝官员有自己的判断力,而清朝官员皆为奴才。

  14. 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后,感觉无事可做,而此时,西方科学已经从中世纪转变为近代科学,导致传教士当前引入的那些科学知识已经全面落伍,康熙皇帝不再学习的时候,整个中国科学进入了全面落后的时期。

  15. 雍正皇帝对新奇的事物不感兴趣,排外,禁止天主教,传教士的自由度完全小时,一切都必须由皇帝掌控,雍正对南方贸易不感兴趣,心思全部在北方的军事上面。

  16. 顺治-雍正时期,清朝仍然对自己的”夷”身份,感觉有点低人一等,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则又回到了历史的常态,认为其他国家皆为野蛮人,这种认知又退回到了明初,明末的大翻译运动以及康熙时期的学习精神早已不复存在,而此时,西方的科学却一直在发展,在明末,西方的社会进步还能再中国产生一点回响,而到了清朝中期,已经任何声音都没有了,整个清朝已经陶醉在伟大的体系中无法自拔。

  17. 乾隆时期南方贸易的特征:

    • 朝贡式贸易

    • 一口通商

    • 认为中国不需要外贸,外贸知识对他国的赏赐

    • 禁止传教活动

    • 国际巨变反应在未来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上面

    • 约束中国人

  18. 最能体现华人世纪的事件是华人在西婆罗洲建立了最早的共和国。1776年,成立了一家叫“兰芳”的公司,1777年,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都城,实行民主制,共和国成立后,选择向清朝称藩,希望可以获得清朝的帮助,然而清朝却认为这是祸害,兰芳共和国缺乏稳健的根基,随着黄金矿产开始枯竭,逐渐依赖农业,1884年,在荷兰人的进攻下,无奈解散。

  19. 1793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访华,英国人寻求正常的贸易,而乾隆认为只是一次普通的朝贡,对于英国来说,预想中的贸易没有发生,反而第一次通过多重视角对这个老大帝国进行了系统性的观察,例如:科学远远落后于欧洲,对水压,光学原理,电气等完全不关心,反而对欧洲花瓶和瓷器感兴趣;医学方面,中国人最擅长的手术只有针灸,修鸡眼,清耳朵,贴膏药以及阉割。英国人得出结论,这个庞然大物看上去依然雄伟无比,却过于封闭落后,只依靠余威强行支撑。

  20. 自从台湾被收复后,中国沿海地区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然而越南西山战争的结束,让华人海盗失去了一个释放口,又大举回流到中国海域。1805年,六大帮组成联盟,分别以红,黑,白,绿,蓝,黄旗为标志,其中势力最大的是红旗帮郑一,后来郑一遭遇飓风掉海淹死,由义子张保仔以及妻子郑一嫂负责打理。而由于清政府无力镇压海盗,求助于西方,也让世界第一次发现了清朝的虚弱,认定清朝的武力不堪一击,因此其实早在嘉庆年间,19世纪初,清朝的海军就已经彻底丧失对海洋的控制。至于广州沿海的海盗,最终采用招抚的手段结束了这个特殊的海盗时代。

  21. 嘉庆年间,清朝对外的无能与对外的礼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被迫返回的俄国使节戈洛夫金以及英国人阿美士德的最后尝试,让英国意识到,想与中国进行正常贸易,除了武力,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22. 中英关系的逐渐失控:

    1802年,英国人为了避免葡萄牙海外殖民地服从法兰西,企图侵占澳门,后来由于英法签订了和平协议,才停在澳门外没有进入;

    1808年,英国再次以同样的理由想要占领澳门,最后在中国政府和英国商人的努力下,危机化解,然而吴熊光却被免职,这一处理导致清朝对外逐渐放弃了怀柔政策;

    鸦片:

    • 鸦片产自亚洲,至少在明朝,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如何通过罂粟获得鸦片;地理大发现后,烟草传入亚欧,明朝晚期传入中国,而烟草之所有没有对明朝经济产生危害,在于其本土化,所以价格低且不会产生白银被抽走的问题;

    • 之后,鸦片逐渐成为烟草替代品,1689年,东南亚已经出现了对于鸦片的需求,荷兰人,英国人发现了这一需求,负责提供鸦片;

    • 19世纪初,海盗也开始涉足鸦片贸易;

    • 19世纪之前,中国鸦片需求量不多,之后,由于大量的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从此就成为了贸易主角,使得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政权都集体衰落,不过,英国依然是最大参与方,也是中国鸦片问题失控的主要国家。

    • 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鸦片禁令,英国东印度公司提醒公司名下的英国船只不要将鸦片输入中国,以免影响正常贸易;

    • 175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再次提醒自己控制的英国船,不要将鸦片输入中国;

    • 1781年,因为英国在美洲战争的失利,为了偿还借款,英国东印度公司将鸦片偷偷交给私人船只前往中国进行销售,由于尝到甜头,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利用散船往中国贩卖鸦片,随着英国的不断输入,鸦片的价格从1780年的240/箱涨到了1786年500/箱,数量也从200箱/年达到2000箱/年;

    • 嘉庆皇帝时期,再次提出禁止鸦片贸易,之后在两位声名显赫的总督严格治理下,鸦片贸易进一步失控,产生了”伶仃模式”,即离岸交接,外国船只停留在伶仃岛,再由本土小船前来购买商品,这种模式既可以避免海关的高额税款以及与清朝政府打交道,因此外国船只很乐意这样做,同时也获得了高额利润。

    • 183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失去了对华垄断权,散商的鸦片大量涌入,道光元年(1821年),每年的鸦片量为6000箱,到1839年,已经激增至40000箱/年,白银大量外流,鸦片逐渐冲垮了清政府。

    • 由于贸易的外移,清朝政府无法收到税收,于是对正常贸易也加强管制,行商垄断,加强税收的行为也让英国人认为,在这样的制度下,已经无法再与清朝进行任何正常的贸易了,世界已经进入了自由贸易时代,而清朝还沉浸在过去的垄断贸易中,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40年,然后爆发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23. 不管一个时代采取了多少改革和开放的措施,但到最后,集权主义所产生的稳定需求,最后都会导致权力重归闭塞,将之前的所有成果全部推翻,统治者只想利用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官营事业,对百姓充满了警惕,将他们获取先进知识的渠道全部堵死。

  24. 一个人只有学会尊重逆境,才能在渺茫的希望中苦苦支撑,等待着下一次复苏,然而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他可能等的到,也可能等不到,坦然接受命运给的安排。

Search

    Copyright ❤ NSR

    总访问 总字数73.4k